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環保人士面臨的窘境

2014年6月23日

中國的江豚是比大熊貓更稀有的物種,多個組織致力於保護江豚。數月前,幾名參與保護活動的漁民被指控恐嚇勒索,此一事件突顯出中國環保人士所面臨的眾多不確定性。

https://p.dw.com/p/1COKa
Schweinswal im Jangtsekiang
圖片來源: China Photos/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目前的江豚數目不足1000只。江豚是一種類似海豚的哺乳動物,身體為灰黑色,渾圓的頭部天生帶著一張笑臉。如今江豚正在長江及周圍水域中掙扎求存。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郝玉江表示,江豚是群居動物,而且"能像孩子一樣辨識人類情感","它們是長江中最後存活著的哺乳動物,它們也是對長江水質惡劣狀態的一種警訊"。

郝玉江指出,長江江豚的數量正急劇減少。他認為主要的原因為過渡捕撈,漁民有時甚至使用電捕魚法。其它重要原因還包括工業污染,以及采沙船將動物困於船體的螺旋槳中。

China Glattschweinswal Archivbild
中國環保人士致力於保護江豚(資料圖片)圖片來源: China Photos/Getty Images

中國政府已承諾保護僅存的江豚,但環保人士指責地方當局與當地的工業相互勾結。中央電視台去年在《新聞調查》節目中曾播出一段訪問,當時長江淡水豚考察總指揮、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員王丁表示,他曾聽過當地官員說過:"江豚不好吃,幹嘛要保護?"

在經歷了數十年的高速經濟增長後,中國的環境受到嚴重破壞,因此響應環保的中國民眾迅速增加。然而,中國民眾保護江豚的工作卻窒礙難行,由此可看出基層環保人士在中國所面對的困境。

灰色的身影

漁民劉波(音)穿著橘色的救生衣和印著"江豚保護協會"的外套遮雨,他正視察著洞庭湖諾大的河面,每日他都會在此巡視江豚的情況。當浪波間出現一抹灰色的身影時,劉波的臉上露出了興奮之情。"這裡有一隻!"他站在紅色小船的邊緣,手指著水面。

"看到江豚時,感覺就像我們做到了某些事情。"他如是說。

34歲的劉波與其他漁民在2010年組成了協會,觀察江豚狀況,並向地方當局通報違反捕魚禁令的事例。"幾年前,江豚還會圍著我們的船,像孩子一樣追著我們游。"劉波回憶道。

"我們想確保子孫也能看見江豚。當我年老時,我能驕傲的說,我也曾參與保護工作。"

Jangtsekiang Fluss China Verschmutzung
長江的嚴重污染威脅江豚生存(資料圖片)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但事情的進展並非平靜無波。今年三月,劉波的兩名夥伴何大明和李勁松被控敲詐當地漁民而遭到拘留。官方媒體報導稱,李勁松"供認"曾向漁民索要1萬元,否則將向地方當局舉報。

李勁松目前仍被拘留,而何大明則為網上追逃人員,留下妻子陳雲孤身一人。陳雲表示:"他是出於愛心每天照顧江豚,不是為了錢。"

數名地方環保人士對法新社表示,李勁松和何大明是遭到江豚協會會長徐亞平陷害,後者是地方黨報人脈廣闊的記者,自2011年期接任協會會長一職。徐亞平和何大明之間關係緊繃,去年後者成立了名為"岳陽市洞庭湖水上廢棄物清潔志願服務隊"的新組織。

法新社在致電徐亞平的王姓助理時被掛斷電話。一名不願具名的友人則駁斥了指控稱,徐亞平是"文化界知名人士,而且是擁有良好人脈的書法家"。

放鬆限制

雖然所有被視為挑戰共產黨權威的組織都受到嚴格禁止,但近年來較少涉及政治領域工作的非政府機構或"公民社會"組織數量則快速增長。去年中國政府放鬆對非政府組織註册的限制,徐亞平及何大明的組織都因此從中獲益。根據官方媒體報導,單是2013年就有19000組織註册。

China Glattschweinswal Archivbild
安徽銅陵市淡水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檢查江豚健康狀況(資料圖片)圖片來源: China Photos/Getty Images

環保人士馮永鋒表示,地方政府已通過允許註册支持江豚保護組織,真正的問題源自於各組織之間的糾紛。

多家中國慈善機構近年醜聞纏身,引發業界內的信任危機。分析家將其歸究於捐款的減少。據設立於美國的慈善援助基金會(Charities Aid Foundation)數據,去年只有10%的中國人向慈善機構捐款。

《中國公民社會》作者、美國哈佛大學訪問教授卡拉‧西蒙(Karla Simon)表示:"如果你看看公民社會在過去10年的發展,其增長相當驚人。"她指出,中國缺乏為慈善機構制定的國家法律框架,使它們容易受到腐敗指控。

同伴遭到逮捕後,江豚保護人士劉波開始變得謹慎。當他在洞庭湖發現非法捕撈的行為時,他不再使用真名向當局通報。

"我們的家人對我們說,不要到湖上,因為你會被捕。"他說。"如果像我們這樣的人不站出來保護江豚,那麼就沒有人會這麼做了。"

來源:法新社 編譯:張筠青

責編:李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