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美峰會與夾縫中的德國

Matthias von Hein
2023年11月15日

中美之間的經濟戰已經全面展開,而且不斷加劇的冷戰隨時都有可能引爆熱戰。而中美兩大國夾縫中的德國處境也變得更加艱難:一邊是最重要的天然盟友,一邊是最重要的商貿夥伴。

https://p.dw.com/p/4YqJf
Indonesien G20 Joe Biden und Xi Jinping
圖片來源: Saul Loeb/AFP/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美關係現在正處於歷史性低谷:在南中國海上空,雙方軍機危險地相互靠近。出口限制正在擴展為經濟戰爭。更有甚者,中國還從美國撤回了三名和平使者:"美香"和"添添"以及它們三歲的幼崽"小奇跡"已經離開華盛頓返回中國。

在此大背景下,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同美國總統拜登在三藩市的首次面對面會談,也就引起了整個世界的高度關注。不過,正如柏林政治學者毛爾(Hanns Maull)所說的那樣,國際社會對本次會晤的期望並不高。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這位國際秩序問題專家表示,中美之間早就應當恢復對話,但恢復對話本身"並不能說明雙方能否在重大爭議性話題上取得突破,而這些議題恰恰是中美緊張關係的根源。大多數觀察家都對會談能取得突破表示懷疑。"

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中最具火藥味的敏感話題。圖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台海附近的一次演習。
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中最具火藥味的敏感話題。圖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台海附近的一次演習。圖片來源: Hong Wei /Xinhua/IMAGO

在美國問題專家布拉姆爾(Josef Braml)看來,中美之間已經全面進入"冷戰2.0階段"。同上一場冷戰不同,當前的冷戰還夾雜著雙方的經濟戰。布拉姆爾擔心:"這場經濟戰可能會斷送雙方在遏制氣候變化、避免氣候災難領域開展合作的最後機會,它甚至可能會引發一場熱戰。"

值得注意的是,同氣候保護和能源轉型相關的很多產品,都有中國的影子。無論是光伏技術、電池技術,還是電動汽車,離開了來自中國的初級或終端產品,可再生能源領域可謂寸步難行。在談到德國目前的情況時,布拉姆爾不無諷刺地說:"我們已經開始了一項大膽的嘗試,我們正在擺脫化石燃料,退出核能,希望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這也正是我們嚴重依賴中國的原因。"

權衡利弊的中國戰略

總體而言,中美之間的緊張關係令德國陷入了兩難境地:因為衝突的一方美國是德國最重要的盟友和安全保障,而另一方中國則是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

十一月初,三隻熊貓離開華盛頓動物園,踏上了返回中國的路程。
十一月初,三隻熊貓離開華盛頓動物園,踏上了返回中國的路程。圖片來源: Kevin Lamarque/REUTERS

為了在兩難境地間找到均衡,德國政府經過長期的內部磋商,終於在七月中旬推出了"中國戰略"。這份戰略文件將中國定義為"合作夥伴、競爭對手和戰略對手",並開宗明義地指出:"中國已經發生了變化,基於這種變化以及中國做出的一系列政治決策,使得我們有必要改變我們同中國打交道的方式。" 中國戰略的核心內容是在"去風險"的宗旨下減少德國對中國的依賴。也就是說,德國公司應加強在其他國家的投資和業務,以便分散風險。

作為中方最初的反應,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批評"中國戰略"只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只會加劇世界的分裂"。中國駐柏林大使館發表的中文聲明中稱:"中國是德國應對各類挑戰的夥伴,而不是對手。將中國視為競爭對手和戰略敵手不符合兩國的利益,這種定位嚴重脫離現實。"

波昂大學全球研究中心主任辜學武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表示,中國政府至今仍在否認中德是制度性競爭對手的說法。他表示:"改變德國政治體制,並不是中國人所追求的目標。按照中國的說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都能找到自己的發展道路。"

如何同中國打交道 柏林內部意見不一

九月初,德國外長貝爾博克在接受美國福斯廣播公司採訪時,指稱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是位獨裁者,這在北京引起了極大的困惑。中國外交部駁斥貝爾博克的說法"荒謬",並稱之為挑釁。在柏林,貝爾博克的說法也引發了批評。德國聯邦議院基民盟基社盟議會黨團代表團外交政策發言人哈特((Jürgen Hardt)當時曾對德國之聲表示:"作為外交官或外交部長,你使用這類措辭,就必須要清楚你要為此付出怎樣的政治代價。這樣做是否值得。"在政治學者辜學武看來,所謂的代價就是相互信任的嚴重喪失,尤其是對貝爾博克所屬的綠黨。

德國外長貝爾博克在福斯廣播公司稱習近平為「獨裁者」惹中方強烈不滿。
德國外長貝爾博克在福斯廣播公司稱習近平為「獨裁者」惹中方強烈不滿。圖片來源: Michael Kappeler/dpa/picture alliance

德國在中美夾縫中所處的兩難境地在柏林的聯合政府中也得到了充分體現。外交部長貝爾博克以及經濟部長哈貝克主張強硬對華路線的同時,德國總理肖爾茨卻努力促成了中資集團COSCO收購漢堡港部分股權的事宜,這項收購計劃曾在德國引起廣泛爭議。除此之外,肖爾茨還盡力確保"中國戰略"以及"去風險"計劃中,相關的規定不至於過度嚴厲。有鑑於此,今年上半年,德國企業在華投資仍高達103億,相當於德國直接在華投資總額的16.4%。

德國總理肖爾茨力排眾議,促成了中資公司入股漢堡港一事。
德國總理肖爾茨力排眾議,促成了中資公司入股漢堡港一事。圖片來源: Winfried Rothermel/picture alliance

在很多領域,經濟利益和安全考量的衝突日益明顯,這一點在通訊領域表現得尤為突出:十一月初在德國外交部舉行的首屆北約網路防禦會議上,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 Jens Stoltenberg)呼籲各成員國放棄使用來自中興和華為等中國網路設備供貨商的組件。他警告說:"我們必須要避免在技術領域對專制政權產生依賴,只有這樣,未來我們才能在數位技術領域挺直腰桿。"過去幾年當中,華盛頓也一直在發出類似的呼籲。但德國網路營運商仍在5G網建設中使用華為組件,德國政府對此也不聞不問。據估計,德國5G網中,中國組件的佔比高達大約60%。

德國和歐洲面臨的挑戰

柏林政治學者毛爾認為,德國在北京和華盛頓之間尋求平衡的努力"極具挑戰性"。作為柏林兩家最具影響力智庫"科學與政治基金會"和"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的高級學者,毛爾進一步表示:"這不僅是德國所面臨的挑戰,歐洲也面臨同樣的問題。"毛爾認為,歐盟在國際經貿關係扮演著重要角色,而德國又在歐盟內部扮演著重要角色。"因此,德國是有能力對美國、中國和國際秩序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的。"

北約秘書長:網路技術不能對專制國家產生依賴。
北約秘書長:網路技術不能對專制國家產生依賴。圖片來源: Liesa Johannssen/REUTERS

不過,毛爾同時也相信:"在中美兩大國之間保持等距外交是不可能的,畢竟美國是德國的天然盟友。另一方面,面對中美兩國就世界霸主地位的爭奪,盡可能去化解和遏制這種抗爭,顯然也符合德國的利益。"

毛爾表示,在中美就全球霸主地位而展開的爭奪中,"遏制霸主之爭可能造成的災難性後果"恰恰就是德國的核心利益所在。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