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經濟疫後復甦乏力

2023年6月17日

中國經濟在今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長4.5%,相較於上一季度的2.9%大幅提升,但分析人士認為復甦的高峰可能已經過去。對經濟前景和失業的不安,降低了大宗消費的意願。這對於試圖通過增加外銷來彌補內需疲軟的製造商而言是一大挑戰。

https://p.dw.com/p/4SSrW
嚴苛疫情管控過後 中國年輕人口的失業率依然高漲(資料圖片)
嚴苛疫情管控過後 中國年輕人口的失業率依然高漲(資料圖片)圖片來源: Ren Quanjun/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經濟在2023年初出現反彈,但經歷第一季度的良好表現之後,工廠產出和消費支出正在減弱。四月份的一項官方調查發現,城市中年輕勞動力失業率創紀綠,每五人就有一人失業。

中國去年底結束嚴苛的防疫政策後,湖北一專專用汽車製造有限公司的垃圾車銷量有所回升,雖然管理層正努力重拾疫情期間流失的業務,但業務增長速度依然相對較慢。

根據一專汽車的副總經理余雄利的說法,其銷售額相比去年的低迷水準僅有個位數增長。這家擁有300名員工的公司位於湖北省,2019年底首例新冠病毒病例便是在該省被發現。余雄利表示:「現在仍處於復甦過程。增長相當緩慢。」

2023年第一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長4.5%,高於上一季度的2.9%,但分析人士預測,復甦的高峰可能已經過去。為了達到中國共產黨訂定的「5%左右」的2023年GDP目標,經濟增長需要進一步提速。

疫情過後中國民眾並沒有恢復消費熱情(資料圖片)
疫情過後中國民眾並沒有恢復消費熱情(資料圖片)圖片來源: Xu Jinbai/Costfoto/picture alliance

瑞銀:情況「不那麼令人樂觀」

瑞銀中國經濟學家張寧表示:「目前看來,持續的勢頭似乎不那麼令人樂觀。」他認為,經濟需要政府支持的「內需反彈」,以提振企業和消費者信心。

隨著新冠防疫政策、封城措施和大部分國際旅行限制的終結,人們對消費繁榮產生了希望。但零售業銷售仍呈現疲軟。對經濟前景和失業的不安,降低消費者大額消費的意願。

4月份的零售額同比增長了18.4%,但這僅為私營部門預測的高達35%增長的一半。工廠產出與3月份相比下降了0.5%,投資增長放緩。

在北京從事訊息技術工作的薛亮(音)表示:「我對於花錢心存疑慮。新冠以及國際情勢的變化讓我們非常擔憂。」

內外影響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和行業組織的調查,5月份製造業收縮加速,新訂單和出口訂單均下降。受美聯準以及歐洲和亞洲的央行加息抑制通膨影響,全球消費者需求下降,導致中國5月份出口同比下降7.5%。對美國的出口暴跌18.2%。

這對於汽車製造商和其他試圖通過增加外銷來彌補內需疲軟的製造商而言是一大挑戰。騰龍汽車有限公司是一家位於湖北襄陽的電動公車制造商,在旅行限制解除後,他們立即派銷售人員前往俄羅斯、韓國和東南亞,以期在三年的間隔之後恢復訂單。

電動巴士製造商襄陽騰龍汽車在旅遊限制結束後,立即派遣銷售人員前往俄羅斯、韓國和東南亞,試圖在三年空窗期後恢復訂單。

騰龍汽車副總經理周盛明表示:「去年我們的外國客戶基本沒有出現。但是今年我們已經有了幾批。五月份有三批。」

位於湖北十堰市的一專汽車也向市政府銷售環衛車、貨運車和自卸車,並表示該公司每年向俄羅斯和東南亞地區出口價值約2000萬美元的車輛。

在北京經營保鏢業務的李義春(音)則表示,客戶如今不太願意消費。
「從我的生意來看,經濟恢復的不是非常好。很多老闆級的客戶不打算像以前那樣花錢來僱人了。」

(美聯社)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