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權勢集團不願改革

2012年11月12日

十八大將完成中共最高權力代際更迭,引發多方對政治改革的期待。德語媒體指出,其實,在權勢者眼裡,改革並無必要。

https://p.dw.com/p/16hNt
圖片來源: AP

11月10日一期的《新蘇黎世報》在國際版上發表一篇報導指出,中國數十年裡經濟高速發展,政治韁繩卻未松反緊,原因之一是當政者對前蘇聯劇變理解錯誤;同上世紀80年代相比,中國目前的政治改革前景更為暗淡:

「好心的西方人對政治改革的鼓勵言詞在中國領導人聽來過於天真。他們從戈爾巴喬夫那裡吸取了教訓,他們認為,戈爾巴喬夫的改革政策不僅未能拯救蘇聯,反而事與願違,為它挖掘了墳墓。當1989年學生們在北京起來抗爭時,當局斷然終結內部政治爭議,傾全力於不顧一切的經濟發展戰略。這一路線獲得了成功並延續迄今。……自天安門大屠殺以來,當局在中國人的腦袋裡深深紮下了這麼一種意識,即:老百姓無需過問政治,要操心的只是政府。

China Peking Studenten Demonstration Tiananmen
1989年天安門廣場一幕圖片來源: AP

「從原則上講,在帝王時代就已經如此,所不同只是,當代中國人在物質生活上遠優於祖先。不過,在上世紀80年代,政治氛圍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要寬鬆得多。當時,人們不無欽佩地觀察到了自由市場上農民和商人活躍的身影,甚至在西藏,人們也可以同官員們展開有關不同社會、政治模式和局面的討論。當時,人們一再感受到,類似的討論也出現在最核心領導圈內。那是胡耀邦和趙紫陽當政的時代。對進行根本政治變革的前景而言,當時要遠勝於現在,可惜,鄧(小平)主導的對天安門抗議運動的鎮壓使這一前景永遠被葬。」

《新蘇黎世報》的文章確信,要讓現在的中國實施改革已變得非常困難:

「如今,中國經濟上強大、影響力增加,並知道,它可以在經濟上讓這個全球化的世界安分守己。對專制的抨擊並不能讓北京有所收斂,原因是,(北京)領導人早就看到了,外國對中國市場及其勞動力的巨大興趣最終會使所有政治信念淡化。囿於經濟利益,西方政界在太長的時間裡參與了北京的政治游戲,從而幫助北京鞏固了一種統治體制,一種可以在沒有人民的信任和參與的情況下成功生存的體制。改革這樣的政權會越來越困難,原因是,它最終關係到根本性的政治問題,從而關係到權勢集團的生死存亡,而出於經濟上的考慮,中國國內外無論是誰都會相信,無法迴避這一集團。無論怎麼說,沒有人目前會對中國政權垮台感興趣。」

Xi Jinping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landov

習近平會走向何方

11月11日一期的《星期日世界報》發表一篇長文,介紹將接替胡錦濤擔任中國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的習近平的迄今生平。該文強調,鑑於習近平的特殊背景、歷練及行事風格,中國國內外對他的未來走向有各種預測:

「習所做的和所經歷的事情,讓中國國內持批評立場的知識分子們頗費猜測,不知他是否會像其父一樣,願意開放並民主化中國。懷疑者認為他是機會主義者,適應目前在黨內和經濟界如日中天的腐敗利益集團。今年6月,彭博通訊社披露說,習的親戚坐擁數億美元資產。

「前美國財長保爾森(Henry Paulson)卻認為他大有前途。擔任過高盛總裁的保爾森訪華70餘次,相當熟悉習(近平)。還在2006年,他便預言了習的發跡。當時,他就稱習是中國政治天穹的一顆『上升的明星』,是第5代接班隊伍的一員,這些人『知道,如何達到目標。』」。

(德國之聲中文網)

摘編:凝煉
責編:李魚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