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更積極介入中東衝突

2014年7月25日

自從以色列加強了對加薩地帶的攻擊,國際外交舞台上應接不暇。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和美國國務卿克裡嘗試進行調停。如今,中國也加入了斡旋的隊伍。

https://p.dw.com/p/1Ciyz
Gaza Ruine 22.7.2014
圖片來源: Said Khatib/AFP/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幾十年來的中東衝突中,扮演斡旋角色的一直是美國、阿拉伯國家和歐盟。如今,在西方還鮮為人知的中國中東問題特使吳思科也前往這一地區。吳思科對沙烏地阿拉伯、卡達、約旦、埃及、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進行訪問。吳的此行不僅為了中國的能源利益,也要在以色列和哈馬斯之間進行調停。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和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劉結一也就衝突表態,呼籲衝突各方結束暴力。劉結一要求武裝部隊撤離、結束封鎖,以便可以進行人道救援。"無論有怎樣的理由,傷害無辜平民都是不可接受的。"劉結一稱,支持"通過政治談判建立以1967年邊界為基礎、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擁有完全主權、獨立的巴勒斯坦國"。

"真誠的中間人"

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的魯道夫(Moritz Rudolf)對中國的倡議表示歡迎。他說,中國的加入讓原有斡旋隊伍壯大了,"對比其他勢力,中國可能被看作是真誠的中間者"。他表示,中國可能改變了原有的80年代時的親巴勒斯坦立場而傾向中立。自1992年起,中國和以色列建立外交關係。

Shimon Peres Besuch in China mit Xi Jinping 08.04.2014
以色列總統佩雷斯(Shimon Peres)今年4月訪問北京圖片來源: Reuters

2006年,中國承認了哈馬斯在加薩地帶的選舉中獲勝。與此同時,中國加大了與以色列的經濟往來。"如今中國是以色列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之一,例如中國是生產符合猶太戒律產品的主要國家之一。而對中國而言,以色列首先是高科技產品的供應方,特別在軍事科技方面有重要意義。"

中國的利益

解決巴以衝突關係著中國多方面的利益。中國出於本國能源安全的考慮,需要中東地區穩定。比起美國,中國從海灣國家進口的石油量更大。此外,北京還在嘗試一個新項目--建立一條通過中東地區的新絲綢之路。而魯道夫認為,這還關係著國際政治的大背景。他說,中國在以色列和哈馬斯間進行調解,"對於中國新外交政策具有象徵意義"。2014年1月,中國黨和國家一把手習近平才宣佈了新的"更積極的外交政策",而此前中國外交政策遵循的一直是"不干涉原則"。

Chinas Präsident Xi in NRW
習近平年初宣佈了新的"更積極的外交政策"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時殷弘則認為,中國致力於中東問題並不意味著中國外交政策方向發生改變。他表示,這和中國"不干涉內政"原則沒有什麼關係。"巴以衝突已經不是一國內政的問題,而關係著國際和平與安全。支持巴勒斯坦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建國,是中國的傳統立場。這方面並沒有發生變化。"

作者:Rodion Ebbighausen 編譯:萬方

責編: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