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放鬆金融管制?

2014年3月24日

中國擴大了人民幣交易自由度。德國之聲專欄作家澤林認為,中國政府放鬆了一些對財政金融的嚴格控制。

https://p.dw.com/p/1BVCA
Symbolbild China Inflation fällt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過去10年中,中國的出口額從約7000億美元一躍到2.21兆美元,增加了3倍之多,趕超了日本、德國和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貨物貿易國。不過與之相比,人民幣的發展卻並沒有出現類似的巨變。過去10年中,元的升值率僅有25%,並因此持低,使中國的出口貿易立於不敗之地。

人為壓低

到目前為止,成功的法寶在於中國政府的控制。在政府的監督下,元一直被人為地壓低,慢慢的升值。被固定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波動幅度極小。就這樣,價格波動的市場風險被取消。北京這樣做不僅僅是為了博得投資者的好感。如果沒有對金融業的這種控制,中國就不能取得如今的成就。目前人們可以很清楚地在其他新興國家的問題上看到,完全放鬆管制的金融市場不僅僅只有優勢。新興國家的市場和自由流通的貨幣,曾一度讓投資者夢寐以求。可是情況現在出現了扭轉。老牌金融中心市場恢復了元氣,投資者紛紛撤出新興市場,把資本重新注入到工業國家,這給新興市場帶來災難性的後果。這樣的資本外流引發匯率下跌、低投資、匯率再次下跌的連鎖反應。而中國呢?人們之前就知道,沒有規則的系統是無法進行正常工作的。人民幣與美元的固定匯率是穩定的保障。

人民幣即將成為世界貨幣?

人民幣被認為是一種安全的貨幣,因此,越來越多的業務都使用人民幣交易這種現象也不足為奇。2010年,元還是全球第17大交易貨幣。這算是一個並不重要的排名名次。不過僅僅3年之後,人民幣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貿易融資貨幣,年均交易額增長到1200億美元。

可是控制本國貨幣的行為也引出了一些問題。因為這種嚴格控制的金融體系早晚會在國際上失去競爭能力。如果國家不斷控制貨幣的自由度,總有一天會出現失控局面。

所以中國政府現在有所行動。首先給投資者發送了一個訊號:今年2月,人民幣匯率遭到短暫的強壓,並經歷了創紀錄的下跌。當然,很多投資者因此臨陣退縮,甚至一些剛剛進入中國市場的投資人立刻望而卻步。

但更大的改變出現在上星期六(3月22日)。中國央行宣佈,他們被允許可以把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波幅擴大一倍。這並不是匯率波幅的首次調整。1994年人民幣匯率浮動幅度是0.3%,2007年擴至0.5%。之後北京當局加快了自由化的步伐,2012年擴至1%。從本周一起,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擴大至2%。聽起來雖然幅度不大,可卻是巨大的一步。一方面,匯率波動風險因此增加,這也向國際性企業傳達了訊號,即現在在中國經營也得做足保障措施應對市場風險。同時,政府也將放開儲蓄利率管制,讓銀行提供最優條件來競爭客戶。到目前為止銀行的儲蓄利率極低,資金存入銀行只能被通膨吞噬價值。

對意欲引入私人銀行的中國政府來說,匯率的開放也迫在眉睫。民營金融機構應該由市場而不是由央行來調節。

不過種種新政策都不應讓人們產生中國現已全面開放金融市場的錯覺。雖然政府現在往台後的方向移動,給金融體制的市場放大自由度。不過中國人清楚的認識到:像西方常說的那種沒有游戲規則和限制的財政在中國行不通。如果政府認為自己的利益受到了威脅,北京還是會繼續進行干預。或者以控制來表明,純粹的貪婪是不可取的。


作者簡介:弗朗克‧澤林(Frank Sieren)是德國之聲的中國特約記者,已經在北京生活了20年。


編譯:文木
責編:李魚

Hafen von Schanghai ARCHIV 2006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貨物貿易國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