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將全面審計政府性債務

2013年7月29日

中國國家審計署宣佈將對政府性債務進行全面審計,經濟學者認為,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債務盤查,並不代表政府能夠控制危機,百姓將為債務危機買單。

https://p.dw.com/p/19Fit
An employee counts Chinese 100 yuan banknotes at a branch of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in Huaibei, Anhui province, July 6, 2012. China's central bank cut interest rates for the second time in a matter of weeks on Thursday, stepping up efforts to bolster an economy that last quarter probably suffered its weakest growth since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REUTERS/Stringer (CHINA - Tags: BUSINESS POLITICS) CHINA OUT. NO COMMERCIAL OR EDITORIAL SALES IN CHINA
圖片來源: 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據《紐約時報》和香港《南華早報》等媒體報導,中國國家審計署28日在其網頁上宣佈將對政府性債務進行全面審計,並做簡短說明稱是根據國務院要求。此前(7月26日),中國官媒"人民網"曾發出特急電,表示審計署將暫停所有項目開始培訓,本周進駐各省市區。中國媒體《經濟參考報》認為,儘管審計署只稱是對政府性債務進行審計,但中央意在治理地方政府的違規融資行為。

《紐約時報》報導引述西方經濟學家估計,中國地方政府性債務總額在2兆到3兆美元之間,且還在持續增加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今年7月首次公佈其對中國政府債水準評估稱,2012年廣義政府債務已超過GDP的45%;另據渣打銀行日前發布的《亞洲債務大起底》報告估算,截至2012年末中國政府債務佔GDP的78%。但目前政府性債務規模並無官方的權威統計。 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本月也承認,中央政府並不瞭解地方政府債的確切規模。

In this photo released by Xinhua news agency, passers-by walk past the headquarters of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in Beijing, Friday, Aug. 18, 2006. The central bank raised interest rates Friday for the second time in four months, stepping up efforts to cool off an economic boom that the government worries could spark a financial crisis. (AP Photo/Xinhua, Chen Haitong)
應對危機,會否增發貨幣?圖片來源: DW

"政府到底有多大一個窟窿?"

德國之聲曾報導,早在2011年9月中國國務院發展中心經濟學者李佐軍,在一個內部報告會上曾做《2013年中國將爆發經濟危機》演講,指出"在2013年7、8月份,中國最有可能爆發經濟危機,表現形式為部分中小企業破產、部分銀行破產、部分地方政府破產,對新一屆政府來說,其中一種選擇是把泡沫再接過去,再精心維護,那麼他會維護到什麼時候呢?最遲能維護到2015年,或者2016年,那麼那個時候就是一場更大的危機"。

今年3月,中國媒體"財經網"刊出國際知名投行機構野村證券報告,稱中國正顯現金融危機前的特徵,其中一個主要的風險集中在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另一知名投行巴克萊資本(Barclays Capital)近期創造了一個新詞"李克強經濟學"(Likonomics),他們預計,李克強班子會把中國推向"臨時硬著陸",用"短痛"換取長期利益。

中國經濟學者、財經作家蘇小和向德國之聲表示,地方政府債不斷增多,成為中國經濟面臨的主要風險之一。地方債務危機的黑洞早已出現,包括地方政府土地財政萎縮,加上與地方土地財政一個鏈條上的房地產泡沫、銀行隱性壞賬等,此番中央對政府性債務進行審計,也並不代表他們對此危機已經有成熟的應對辦法,而主要的目的應該瞭解家底:"可能是他們想對整個經濟狀況進行摸底,尤其是新總理上來後,他們想瞭解政府到底有多大一個窟窿?但想就這個審計來解決問題,是絕對不可能的。"

《南華早報》在報導中援引未具名的消息人士稱,新一屆政府決心全面評估中國經濟面臨的風險。某種程度上,政府希望暴露出前一屆領導人遺留的問題。該報報導也認為"地方政府官員往往大規模借貸,投放基礎設施項目,由此誇大經濟增長數字,向中央隱瞞經濟風險。"

Bildnummer: 60084380 Datum: 09.07.2013 Copyright: imago/Xinhua (130709) -- NANNING, July 9, 2013 (Xinhua) -- Chinese Premier Li Keqiang addresses a symposium on the economic situation of a number of provinces and regions in Nanning, capital of southwest China s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July 9, 2013
李克強真的會「短痛」換長久利益?圖片來源: imago/Xinhua

"從老百姓身上搶奪利益來填窟窿"

審計政府性債務消息出來後,多家媒體認為,這顯示出中國政府新領導層決心收緊對地方政府的控制,確保其決策能夠確切執行。早前中國經濟學家茅於軾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認為中國政府有能力消化掉危機因素,中國政府有大量的錢,其中會出賣國有資產來挽救地方政府債務危機,但會削弱中共統治。

蘇小和對此卻並不樂觀,他認為即使審計署查清地方債務"黑洞",也會因為"黑洞"太大,亦因為在中國現有體制下,地方性債務和中央債務本就連在一體,整體性的潰敗實難挽救,最終為這種債務買單的其實是老百姓:"中國是一個中央政府集權制,不是像美國那種聯邦制,這裡的地方債務和底特律的債務情況是不一樣的,地方政府一直是中央政府的傀儡,這些動作沒有意義的,都是秀給老百姓看看。政府會有各種手段剝離,從老百姓身上搶奪利益,來填窟窿。中國經濟問題在不是完全爆發的情況下,就像當年四大銀行一堆壞資產,會通過華融資產(1999年,華融等等四家資產管理公司奉中央之命處理四大商業銀行上兆不良資產)的方式來打包出售,把資產重組,過幾年又壞了。現在政府的目的也是一樣,他們把政府的債務轉加,短期來看就是通貨膨脹和加稅。"

蘇小和在採訪的最後也警示說,期待執政者真正踐行改革,否則會引發社會危機:"如果這個都做不到,最後的結果就是社會問題,不純粹是一個政府債務問題了。"

作者:吳雨

責編: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