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台灣對陸限制措施構成「貿易壁壘」

2023年12月15日

台灣大選倒數不到1個月,中國商務部15日主張「台灣地區對大陸貿易限制措施構成貿易壁壘」,但未宣佈將採取何種行動。這項貿易壁壘調查原定在台灣選前一天截止,如今提前公佈結果;台灣則批評中方調查「不符事實、政治操作」。

https://p.dw.com/p/4aB3H
中國對台貿易壁壘調查自今年4月12日啟動,原先截止日期是台灣總統大選前一天,即2024年1月12日。
中國對台貿易壁壘調查自今年4月12日啟動,原先截止日期是台灣總統大選前一天,即2024年1月12日。圖片來源: Jakub Porzycki/NurPhoto/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原本預計在明年台灣總統大選前夕公佈對台「貿易壁壘」調查結果,但中國商務部週五(12月15日)卻無預警宣告調查結束,認定「台灣地區對大陸貿易限制措施構成貿易壁壘」,且台灣的相關措施「對大陸相關產業及企業造成負面貿易影響」。

調查報告稱,台灣應依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則,「給予大陸與其他世貿成員平等的出口待遇和競爭機會」。報告還強調《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主張台灣未遵守「逐步減少或消除」雙方貨物貿易壁壘的義務,「不僅未逐步減少對大陸的禁止進口產品數量,還在不斷擴大禁止進口產品範圍」。

中國商務部的公告內,並未進一步指出接下來將採取何種措施。

延伸閱讀:國台辦支持研究中止或部分中止ECFA 台經濟部:反對「政治化」

中國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15日也發聲明支持調查結果,並支持依規定研擬、採取相關措施。她稱這項調查「事實清晰,證據確實充分,調查結論客觀公正」,並批評「民進黨當局對大陸採取貿易限制措施」,不符合ECFA協議內「關於推動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制度化及自由化的要求」。

對此,台灣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回應,中國「片面」進行的貿易壁壘調查違反世貿規範,而且「不符事實」,因此台灣絕不接受,要求中國「停止政治操作」。該辦公室認為,兩岸同屬世貿會員,「若中方有誠意」,兩岸隨時可依循世貿機制啟動協商、解決貿易爭端。台灣工商界人士則呼籲兩岸積極對話溝通。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劉世芳批評,中國此舉是「恫嚇台灣經濟選民」的「老套路」,但是否在台灣的選舉掀起漣漪,有待觀察。

中國過去幾年來多次無預警宣佈禁止進口台灣農漁產品,案例包含鳳梨、石斑魚等,外界普遍認為這是透過經濟對台灣施壓的手段。圖為種植鳳梨的台灣農民。(資料照)
中國過去幾年來多次無預警宣佈禁止進口台灣農漁產品,案例包含鳳梨、石斑魚等,外界普遍認為這是透過經濟對台灣施壓的手段。圖為種植鳳梨的台灣農民。(資料照)圖片來源: Sam Yeh/AFP

延伸閱讀:客座評論:中國再禁台產品進口背後政治黑影重重

中國商務部公佈貿易壁壘調查前夕,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遭路透社披露秘密訪中,隨後國民黨證實此事。此行時間點遭民進黨質疑,國民黨是否早已得知中國將宣佈貿易壁壘調查結果,「才派夏立言去中國」,並質疑他是否將與中國官員會面談「交換條件」。

夏立言今年多次訪中,8月還曾會見國台辦主任宋濤;不過,國民黨稱夏立言12月此行不會跟國台辦高層見面,而是出席台商活動。

台灣選前 中國態度引關注

當前執政的民進黨多次主張中國企圖「介選」,在台灣大選前透過經濟脅迫軍事恫嚇拉攏或利誘政治人物等做法,影響台灣的選舉結果。

15日,台灣國防部通報,過去24小時內有12架次的中國軍機在台灣附近空域,其中2架踰越台灣海峽中線。另有9艘中國軍艦在台灣周邊海域活動。

此外,就在選前恰好1個月前的12月13日,國台辦記者會攻擊民進黨的言詞砲火猛烈,引發關注。發言人朱鳳蓮回應了貿易壁壘、兩岸服貿協議等一系列涉及台灣的政經議題,並批評民進黨把兩岸交流活動都「扣上介選的帽子」、是為了「騙取選票」。

當天的記者會後,專家曾向DW分析道,台灣選舉將至,國台辦發出上述訊息,各界很難不把這視為中國欲影響台灣大選的證據。不過,這類的言詞威脅僅僅是「老調重彈」,對台灣的選民影響有限。

(綜合報導)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