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企業首次穿著德國衣服在德國上市

德國之聲2007年6月26日

7月6日,法蘭克福證交所主板市場將迎來第一家「中國企業」掛牌上市。西方媒體爭相報導了這個上市事件。之所以把這「中國公司」鎖在引號裡,是因為它是「穿著德國衣服」上市的。這在西方也許比較常見,但對中國企業的海外上市行為來說,卻可能是從來沒有過的。因此說,這次上市具有雙重的「開天闢地」意義。德國之聲記者分別採訪了正在德國等待上市的該公司總裁陳澤峰一行和該公司德國夥伴、咨詢公司經理林克。綜述如下。

https://p.dw.com/p/B3dn
吃螃蟹的中國人:陳澤峰

第一個登陸法蘭克福主板市場的中國企業

去年,法蘭克福證交所就宣佈,2007年要首次把一批中國企業推上市,並稱,有30多家中國企業希望走出這一步。

今年3月30日,第一家中國公司果然在法蘭克福股市掛牌了。但這第一步走得相當的小:山東木材加工企業工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僅拿出17%的股份上市,市值只有440萬歐元。

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有兩個市場:主板市場和普通市場。它的名稱在世界上也是獨特的,主板市場叫「Prime Standard」,普通市場叫「General Standard」。主板市場的管理當然要嚴格得多。而山東工友上的是普通市場。

這次上市的「中國企業」則上的是主板。因此,包括華爾街和法蘭克福股市在內的所有西方媒體都驚呼:第一家中國企業登陸法蘭克福主板市場!這家名為中德垃圾技術公司的垃圾焚化設備生產商預計將通過首次公開招股融資約7500萬歐元,規模也相當於工友的18倍。

這次上市,企業將拿出418.5萬股,股東們拿出63.9萬股。總共拿出股份的32.19%上市。6月28日將公佈每股價格的浮動度,6月29日至7月4日出售原始股。

它是穿著德國衣服

然而,稱它是中國企業,並非完全正確。德國之聲中文網記者提出疑問:這家公司是在漢堡註册的,是按德國法律成立的股份公司,那麼為什麼說這是「中國企業」上市呢?這次上市行為的德方夥伴、自稱在金融和合作公關領域佔有國際領導地位的咨詢公司Citigate Dewe Rogerson的經理馬梯亞斯.林克答道:從法律上來說這確實不能說是中國公司,所以他們也不說這是中國股票;但是,這家公司實質上完全是中國的。

林克確認,中德垃圾技術股份公司(ZhongDe Waste Technology AG)的背景就是中國福建的豐泉環保集團有限公司,但它並非豐泉集團的子公司。恰恰相反,註册在漢堡的中德垃圾技術股份公司(以下簡稱「中德公司」)是豐泉集團的控股公司。至於這個股份公司還有哪些股東,林克告知,還有香港的中國環保產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而香港這個公司又是豐泉集團百分之百的子公司。林克說,並沒有德國公司成為中德公司的股東,這個公司完全是控制在中國人手裡的。

中德公司總裁兼董事會主席陳澤峰是公司超過60%股份的持有者。至於其他股東是誰,陳澤峰本人和林克都沒有透露。從上述情況看,股東都是中國人是肯定的,多半會是豐泉集團(尤其是香港子公司)的持股者。這個中德公司的私有性質(中國叫「民營」)十分明顯。

穿德國衣服的吃螃蟹意義

陳澤峰對德國之聲中文廣播記者說,這家名為「中德公司」的企業在德國漢堡註册,以便於在法蘭克福上市。林克則說,在漢堡註册股份公司的目的並非僅僅是在德國上市,也是為了加強與德國和歐洲企業的合作,包括請德國專家設計設備,購買德國的技術、設備等等。但他回答漢堡公司有多少員工的問題時有些猶豫。最後還是坦率地說,目前公司還只有一、兩個人在漢堡,主要是籌備上市。今後會進一步發展。

至於為什麼不作為中國境內的中國公司、而選擇在德國註册公司然後上市的道路,他們倆都沒有給予解釋。估計,一個原因是中國企業上市(包括在海外)可能有比較嚴格的國內規定,比如上市的股份不能超過百分之多少。

陳澤峰在解釋為什麼要在德國上市時說:「德國有世界上最好的環保技術,而中國有世界上最好的環保市場,所以合作將十分有利。我們希望通過公司的上市搭起一座橋樑。使德國以及歐洲的先進環保技術能夠通過我們公司進入中國市場。同時也能夠幫助中國解決環境問題。」陳澤峰同時希望通過上市擴大公司在國際上的知名度,並吸引更多的投資者。

陳澤峰說,公司目前的全部經營活動均在中國展開。他的定義是「法蘭克福股市主板市場第一家完全在中國營運的企業」。他表示,融資的淨收入將主要用於集團業務擴展,其中包括投資興建位於北京的第二個垃圾焚化設備生產基地。

林克說,在德國或其它國家建立公司,以便在那裡上市,這並非第一家。

但是,並沒有聽說中國企業有以這種形式在海外上市的。一家生產經營目前全部在中國展開的公司在歐洲建立一個控股公司,從而上市,這對中國企業走向世界來說,可能是具有第一個吃螃蟹意義的。

中國企業走向海外,這些年來形式已經有了很大的豐富。但大體上無非這幾種做法:一是在海外建立子公司或代表處;二是收購海外企業在海外經營;三是投資海外的企業或建立新的企業(包括旅館、餐館,當然也有其它企業);四是收購海外企業的品牌在中國生產;四是連品牌和設備、技術都搬回去;五是立足中國,只是在海外上市。現在又增加了一種:在海外建立母公司,以母公司名義在海外上市。

至於為什麼建立母公司,而不是子公司,道理卻是可以想像的:作為子公司,母公司的營業額和利潤就不能「歸為已有」,而只能以子公司自己的業績來上市;作為母公司,自然可以把子公司的業績全部歸在自己名下。

中德公司(豐泉集團)和總裁的情況

陳澤峰一行對德國之聲記者介紹道:作為目前中國最大的醫療垃圾焚化設備生產商,中德公司(實際上指的是中德公司的子公司豐泉集團,下同)2003年經歷了一次重大的發展機遇。當時非典爆發,中國政府決定在各地投資興建醫療垃圾處理站。此後,中德公司的發展有如神話。2005年公司業務增長85%。目前,該公司在中國醫療垃圾焚化設備市場佔有35%的份額。由於垃圾焚化是一個新興的市場,因此,公司有極高的利潤率,去年的利潤率超過40%。2006年中德公司的營業額為1900萬歐元,其中淨利潤為800萬歐元。

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居民生活垃圾也大幅度增加。垃圾處理也成為中國政府面臨的一個難題。在德國,約四分之一的垃圾以焚化的方式被處理,而在中國這一比例只有3%。超過90%的垃圾仍舊以填埋的方式處理。尤其在明年即將舉行奧運會的情況下,中國希望能夠將最好的一面展示給世界。為此,中國政府計劃在2010年以前使每座城市均擁有自己的垃圾焚化中心。這對於中德公司來說,是又一個重大機遇。到目前為止,公司主要生產中小型的垃圾焚化設備。企業希望能夠拓展產品類型,尤其是生產大型垃圾焚化發電設備。這同時也是德國技術的強項。

中德公司研究開發了適用於中國垃圾情況的專利技術。公司技術總監姜日忠表示:「最開始我們本想直接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如德國和日本技術。但中國的垃圾情況與國外不同,熱值較低。一個重要原因是,在中國沒有垃圾分類。因此,簡單地直接引用國外技術是行不通的。針對中國垃圾的情況,我們研究開發出自己的一套方案,而且十分節省燃料。只在點燃的階段需要燃料,一旦燃燒開始後,便無需再添加燃料。對中國來說,降低垃圾處理的成本畢竟十分重要。」

中德公司的大股東陳澤豐有很多頭銜,其中包括:中國環保產業協會副會長,福建省青年聯合會副主席,福建省青年商會會長,福建省十大傑出青年,中國十大傑出青年提名,中國優秀民營科技企業家,福州大學環境工程碩士研究生導師。(苗子/平心)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http://www.dw-world.de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