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71名學者呼籲憲政共識

2012年12月26日

中國學者發表《改革共識倡議書》,尋求新的朝野共識。爭議者認為,擴大政治參與才是政治變革的前提。

https://p.dw.com/p/179Cr
A paramilitary guard (C) stands on Tiananmen Square as tourists arrive to watch the daily flag-raising ceremony early on October 23, 2012. Supporters of disgraced politician Bo Xilai have published a letter on a leftist website urging him not to be expelled from China's parliament which would pave the way for him to face trial over alleged corruption and charges. AFP PHOTO / Ed Jones (Photo credit should read Ed Jones/AFP/Getty Images)
圖片來源: AFP/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12月25日,包括張千帆、江平、張思之、賀衛方在內的70多位中國學者發表《改革共識倡議書》,呼籲中國社會對改革的方向達成共識。專家認為,這份倡議書是針對中共新領導人的一份呼籲,期望達成憲政改革的朝野共識。

據悉,中共十八大以後,討論改革的各種聚會和論壇在北京重新活躍起來。11月,北京大學憲法與行政法研究中心和《炎黃春秋》雜誌社共同主辦了"改革共識論壇",會上提出聯署《改革共識倡議書》。北大法學教授、中國憲法學會副會長張千帆是倡議書的主要起草人。71名簽署者大多參加了這次會議。

倡議書認為,中國改革三十多年來,由於政治改革未能同步進行,官僚腐敗、公權濫用、貧富差距拉大等現象日趨嚴重,引發了強烈的社會不滿。改革的步伐卻受制於既得利益集團的阻撓,遠遠不能讓人民滿意。民間社會也未能達成改革共識。

倡議書警告說,"如果中國社會亟需的體制改革一再受挫、停滯不前,公權腐敗、社會不滿將積聚到危險的臨界點,中國將再次錯失和平改良的機會,陷入暴力革命的動蕩和混亂之中"。

為了提煉和凝聚改革共識,倡議書提出推進依憲執政、落實選舉民主、尊重表達自由、深化市場經濟、實現司法獨立、保障憲法效力等六項改革主張。倡議者認為,它們應構成所有理性公民所認同的改革共識。

憲政改革,朝野沒有共識

政治學者陳子明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認為,對於鄧小平搞的一手搞專政、一手搞市場的改革,很多中國人都喪失了信心,失去了興趣,給予否定。但是如果執政者能帶頭實行憲章改革,很多人都會支持,也有可能形成新的朝野共識。

陳子明認為,中國的左派也好,右派也好,在很多問題上有共識。比如自由派所追求的新聞自由,前一陣左派的網站、報紙也受到壓制,他們也要求新聞自由;自由派一直在要求司法公正,左派在薄熙來、王立軍案上也提出了同樣的要求。在財產公開、遷徙自由、生育自由等方面,左右都有共識。但是,如果把今後的改革定義成憲政改革的話,朝野還沒有共識。因此,這份倡議書主要是對中共新領導人的呼籲,期望達成新的朝野共識。

倡議書認為,"中共十八大報告表達了政治體制改革的堅定意願,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憲法公佈施行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重點強調憲法實施,讓我們看到了依憲執政、深化改革的希望"。這一點也遭到一些時事觀察者的嘲笑,他們認為中共十八大報告和習近平的講話並未透露改革意願,甚至體現了更加頑固保守的態度。

陳子明認為,目前中國政治改革受阻的原因,在於當權者主流派不肯接受變革。但是當權者中的非主流派表達了憲政轉型的願望,民間力量應該和他們聯合起來。

時事觀察者劉水認為,"如果看不到沒有民間社會發育和壓力,而一味依靠便易上書奢望啟動政改,那不單是妄想,而是愚不可及"。他認為重要的是分清憲政轉型還是修復現行制度。

這份倡議書的主要起草人張千帆教授,一周前接受《南方人物周刊》採訪時表示,推"動社會改革、社會進步的動力到底在哪裡?不是官員,也不是學者","推動憲政的真正動力在民間"。

A Chinese police officer guards in front of a board to show result of counting votes for the candidates during an election to select village committees at a polling station in Wukan village, Lufeng city, south China's Guangdong province, Saturday, March 3, 2012. Villagers who rebelled against officials they accused of stealing their farmland voted for new leaders on Saturday in a much-watched election reformers hope will promote democracy as a way to settle many of the myriad disputes besetting China. (Foto:Vincent Yu/AP/dapd)
不開放黨禁和報禁,能有真正的民主選舉嗎?圖片來源: dapd

報禁和黨禁之下,如何推進憲政改革?

倡議書的核心思想是"依憲執政",但是中國現行憲法(1982版)中規定了"共產黨領導"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倡議書認為," 1982年憲法序言明確規定了'共產黨領導',但是'領導'並不等於全麵包辦或直接干預政府事務。正如中共十三大報告指出,憲法意義上的'領導'是指執政黨的政治領導,主要包括通過民主決策機制決定大政方針,經由人大立法程序使之變為國家法律和政策,向國家機關推薦幹部人選,並監督黨員幹部廉潔守法。"

時評人莫之許在在推特上發表意見說,"《改革共識倡議書》也就是所謂改革派搗鼓了數十年那點陳穀子爛芝麻,……其核心就是接受當局不得擴大政治參與的前提,而用這些迂迴的方式尋求所謂突破,好聽點是痴心不改,難聽點就是執迷不悟,但無論如何,我對此沒有共識,政治參與擴大才是前提。"

陳子明對德國之聲介紹說,現行憲法中的這些爭議性規定集中在序言部分,八十年代法學界有過討論,主流法學家認為,憲法序言不具備法律效力。有法學界人士表示,這個問題目前存在爭議,檢索國內主流期刊論文,很多都認為憲法序言具有法律效力。2001 年12月,時任全國人大委員長的李鵬發言指出:"特別是憲法序言,最集中地體現了黨的基本主張和人民的根本意志,是憲法的靈魂,同憲法條文一樣,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陳子明指出,在推進政治改革的過程中,開放黨禁和報禁,雖然不是僅有的評判標準,但這兩條具有指標性和關鍵性的意義。即便還不能完全做到開放,也應該朝這個方向推進。

作者:張平

責編: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