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开花的示威艺术 | 德国之声 来自德国 介绍德国 | DW | 23.10.2014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政治

遍地开花的示威艺术

在街上争取民主的同时,形形色色的示威艺术品在香港应运而生。为了不让这些艺术品随着时间流逝,或因清场而受到破坏,一群致力于艺术的学者及艺术家正努力守护着这些历史的记录。

香港市民在铜锣湾用七彩的雨伞拼成了一把大型雨伞

香港市民在铜锣湾用七彩的雨伞拼成了一把大型雨伞

(德国之声中文网)抗争运动已持续了近一个月,雨伞渐渐成为了这次香港抗议的象征。撑着雨伞,市民从暴雨到烈阳、从警棍到胡椒喷雾都可以抵挡。雨伞开遍满街,街头的示威艺术亦随此遍地开花。香港街头,仿佛成为了一个公共的艺术展览会。其中一个比较为人所知的,是12尺高、撑着黄伞的木制 "雨伞巨人"。路上,亦有人在地上涂鸦或摺纸伞。一群学者、艺术行政人员以及一群艺术家因此发起了各种计划,希望保存因应占领运动而生的一些街头艺术。"雨伞运动视觉文化库存计划"、"雨伞运动艺术存库"等倡议组织相应而生。

Proteste in Hongkong 04.10.2014

贴满了过千字条的连侬墙

"从艺术角度来看,这次运动是一个艺术大爆炸的状态。"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助理教授兼"雨伞运动艺术存库"发起人之一黄国才博士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他认为这各式各样的表现手法跟道路空间突然释放有关。"市民透过自律加上艺术去展现了多元化的表达精神,例如不同雕塑、海报、摺纸、贴满了字条的连侬墙(Lennon Wall)、路牌、粉笔画等等,多元到不得了,非常有趣。"

黄国才解释,这些多元化的艺术是因为运动是学生与青年人主导,而青年人的设计能力很强。他又指,香港过去比较实际功能主义,经济主导,不讲基本诉求以上的东西;在过去,香港亦是移民都市。"但现在十多二十岁的人在香港长大,香港是他们的家,这片土地跟他们的身体有很强关系。因为这么爱这片土地,所以他们才会参与运动。他们所见到的中国,相对没什么自由,思想上跟人身上都受到很多钳制,他们不想香港变成这样。"

Hong Kong Protest und Kunstwerke 11.10.2014

“运动是学生与青年人主导,而青年人的设计能力很强”

不过,在旺角占领区的很多艺术品已经因为跟警方的冲突而受到破坏。不同艺术家亦已同意义工拆除部分在街头的艺术品。只是,要找一个地方储存这些历史的见证一点不易,不少博物馆也拒绝接收它们。"雨伞运动艺术存库"另一位发起人麦格根(Meaghan McGurgan)表示,他们曾经联络过不同博物馆,但对方不是不回覆,就是说艺术品政治性太强,他们不会接受。

博物馆不愿插手,有十多间的画廊却愿意补上,帮忙暂时接收示威艺术品。"雨伞巨人"等可以直接搬运的艺术品应该不是问题,但连侬墙这种贴满了过千字条的艺术,是一个难题。"我们已经从远处拍下了一些大型的照片,把墙分成了不同部分。有需要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墙像拼图搬拼回来,"麦格根表示。她又指,要是情况真的危险到不能安全地移出艺术品,组织的义工会尽他们所能,记录下破坏这些"美丽事物"的过程,然后加到正在他们建立的电子信息库当中。这个存档平台尝试记录香港街头的各样的示威艺术,当中也抱括一些可能会遭到破坏的作品。

Hong Kong Protest und Kunstwerke 23.10.2014

市民用不同手法表达诉求,从海报到雕塑,非常多元化

另一个致力于保存示威艺术的倡议组织"雨伞运动视觉文化库存计划"亦在致力记录民众在街头的情况。组织其中一位发起人黄宇轩表示,他们正在和义工记录民众如何在街头形成一个个群体,以及他们如何改变了占领的空间,从被改掉的路牌、政治人物的肖像,到示威者休息的帐篷也一一被记录下来。

黄国才在接受法新社访问时曾指,他不知道香港的未来会如何,但现在情况相当令人忧虑。"要是真的这样下去,那25年后的孩子起码要能看见当年的世界-一个曾经高度文明的、充满希望的世界。"

D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