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罢工浪潮有可能动摇'和谐社会'理念

2010年6月19日

《明镜周刊》注意到,中国新一代农民工的维权意识在增长,越来越不愿被剥削,《经济周刊》认为,如果中国工人为提高工资而罢工的趋势发展下去,中国的经济结构将面临深刻的变化。

https://p.dw.com/p/NxIW

尽管中国八十年代取消了宪法规定的罢工权,但中国工人的零星罢工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近来,随着新一代农民工维权意识的增长,广东、北京和上海等地的工人罢工出现了方兴未艾的态势。《明镜周刊》观察了这些地区的工潮后写道:

"对北京的计划部门来说,只要这样的形势发展只涉及个别企业,它原则上并非来得不是时候。在经济改革家邓小平向西方公司开放中国三十年之后,中国要把自己这个廉价生产的世界工厂提升为高科技国家。

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欧洲和美国发生金融危机后,中国人被迫推动国内消费,但是人民有钱才能消费。所以副总理李克强说,调整经济结构是'今天的迫切任务'。今年,上海与一些省份把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了10%,首都北京甚至提高了20%,达到960元人民币。

'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邓小平的继任人已无法用邓提出的这一实用口号安抚自己的臣民。为了防止动乱,他们必须减小不断扩大的、危险的贫富差距。而当前的罢工浪潮有可能动摇党和国家首脑胡锦涛提出的'和谐社会'理念。千万名劳动群众在工厂门前示威的景象使领导人极为不安。

新闻检查部门已开始禁止官方媒体深入报道罢工情况,互联网中有关工潮的部分博客文章被封闭,但是中国农民工中持续发酵的不满并不能象某个不受欢迎的网页那样轻而易举地被删除,新生的一代越来越不愿接受剥削。"

《经济周刊》认为,如果中国工人为提高工资而罢工的趋势发展下去,中国的经济结构将面临深刻的变化:

"五月份那样近50%的出口增长率也许不久将成为昔日黄花,因为中国兴旺的出口业主要依靠低廉的工资。瑞银集团中国首席经济师汪涛等专家认为,中国的工厂工资将提高15%。提高劳动成本会压低廉价生产厂家本来就已微薄的赢利,使许多企业感到拮据。根据德意志银行的香港中国首席经济师马骏的计算,劳动成本每提高5%,企业的赢利将减少0.4%。

但提高工资也能给中国经济带来积极效应,北京可以朝着促进私人消费的目标走近一步。多年来,中国的出口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在增大,而私人消费对经济总量做出的贡献却在下降。政府想扭转这一趋势,不再依赖受到危机困扰的西方需求。

工人动乱加大了对政府的压力,迫使它最终必须认真开发具有创新高价值的工业。其中有医疗器械、通讯设备和新能源能产业,马骏对中国具有沿着这类工业的阶梯向上攀升的机遇给予了积极评价。"

编译:王羊

责编:乐然

(本文摘自或节译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