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党要求对华政策协调一致 | 德国之声 来自德国 介绍德国 | DW | 14.05.2012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政治

绿党要求对华政策协调一致

德国绿党联邦议会党团在一份战略文件中,要求就对华政策在德国国内以及欧洲层面进行更好的协调。

Top candidates Juergen Trittin, right, and Renate Kuenast of the Greens, Buendnis 90/Die Gruenen are seen after the German general elections in Berlin, Sunday Sept. 27, 2009. (AP Photo/Eckehard Schulz)

绿党联邦议院党团主席屈纳斯(左)和特里廷

在欧洲层面协调对华政策

(德国之声中文网)近年来,德国和中国政府都将双边关系定义为"战略性"。去年两国政府举行首轮内阁磋商,便是这一关系的突出和强调。尽管如此,德国绿党联邦议会党团还是认为,德国政府奉行的对华政策总体而言缺乏战略眼光。

这份于2012年5月8日通过的文件批评道,"政府的各部门各行其是,协商内容仅集中在国事访问的时间表上。"为改变这一局面,联邦政府不妨设立一个专门负责对华关系的协调员。类似的对美关系协调员早就存在。这是这份24页文件提出的要求之一。

绿党的要求还包括,为改善对华政策的一致性并提高它的影响力,德国的对华政策必须更多地在欧洲层面展开,并在那里得到更好的协调,理由是,"欧盟各国对待中国的不同立场,让北京领导层能够轻而易举地各个击破"。"随着中国政治影响能力的提升,只有依靠一个共同的欧洲政策才能持久地、恰如其分地伸张我们的价值和利益。"目的是,将中国作为负责任的行动者更多地纳入国际社会,在各个领域加强合作。由此,该文件明确否定了遏制中国发展的政策。

对话向公民社会开放

在绿党看来,支持中国的发展符合德国的利益。但如果把德中两国间的互动限制在双边的框架里,德国的利益难以得到实现;随着国力增强,北京愿意更多地参与构建国际规则的过程,因此,可以在多边框架条件的扩展中让中国扮演盟友的角色。但与此同时,绿党也注意到,中国同美国一样,也试图在国际关系中架空法律框架。

绿党认为,德中之间进行多年的法治国家对话以及人权对话缺乏明确的目标以及检验的标准。此外,这样的对话也应该向公民社会开放。总体而言,对华关系中,应更多地纳入中国国内社会讨论的内容以及更多地注意到,中国并非是"铁板一块"的国家。

拒绝取消对华武器禁运

绿党对中国践踏人权的现象提出批评。正因如此,绿党拒绝欧盟取消对华武器禁运。为防止在人权辩论中中国做出反西方的"条件反射",绿党建议,将目光集中在违反中国本国法律的现象上,并指出中国国内的重重矛盾。绿党警告道,不可以借口"对华政策是欧洲政策",在两国之间的交往中忽略人权议题。

绿党联邦议员冯·克拉蒙(Viola von Cramon)是这一文件的倡议者。她是联邦议院外交委员会的副代表,也是绿党党团欧盟对外事务的发言人。今年二月,冯·克拉蒙曾随默克尔总理访问中国。她希望,借助绿党的这一首份对华文件就中国崛起带来的机会和风险引发讨论。

"它勾画的中国形象更为客观"

位于柏林的科学与政治基金会中国问题专家瓦克(Gudrun Wacker)积极评价了这一文件。她说,与通常类似文件相比,"它勾画的中国形象更为客观"。但她同时指出,在论述对华政策协调不足时,应有更多例证加以说明。她认为的缺陷还有,德国联邦政府缺乏一份书面的中国战略。至于是否设立中国问题协调员,瓦克说,先要明确定义,"德国对华政策服务于哪些利益,追寻哪些长远目标。"


有关人权及法制国家对话,瓦克认为,西方对此的兴趣超过中国官方的表态。"这份文件对此提出了一系列很好的建议,如德方与会者应做更好的准备,同欧盟组织的人权对话做更好的协调。立场的持久性以及中国自己设定的原则应作为讨论的起点。"

阐明一个中国政策

迄今为止,德国其他议会党团还不曾推出过对华政策文件。2007年10月,基民盟、基社盟公布了一份《亚洲政策》,阐述了外交政策中更多价值取向的重要性。该文件还提出,应加强同亚洲民主国家如日本、韩国以及印度等的双边关系。那之前不久,默克尔总理会见了西藏宗教领袖达赖喇嘛,德中关系跌入低谷。

这份文件明确阐述了绿党"一个中国的政策",但该党同时呼吁少数民族应享有文化自决权。"付出的努力只有在不被贬低为挑衅时,才会获得成功。因此,基础应该是放弃少数民族地区的国家主权要求以及那些让人产生这样理解的象征。"

作者:Sven Hansen 编译:李鱼

责编:苗子

D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