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夸张 | 评论分析 | DW | 21.06.2014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评论分析

极端夸张

德国之声专栏作者泽林认为,否定历史中的某些部分确实是被禁止的,但遗忘却不是被禁止的。这也是自由。

(德国之声中文网)长平的第二篇回应文章就像网球运动里的第二次发球。一发的目的是用大力让对手接不到球。如果一发不成功,聪明的选手二次发球的时候就会以安全第一。令人惊讶的是,长平没有这样做,还是把球再一次的发到了界外。

我没法说的再清楚了,所以只能不情愿的在这里再次重复我的观点,但这看来显然是很有必要的:"就像不能禁止纪念一样,人们也不能禁止遗忘。我们应该、也允许就拒绝遗忘展开讨论。"也就是说,我支持人们反思过去,但是不想强迫任何人这样做。这是我从过去的经历中所领悟到的: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有些德国学校在反思历史的问题上做的过分,直到后来老师们发现:效果适得其反。

纪念可以疗伤,也可以很痛苦

当长平听到一个德国作家说许多人希望忘记历史时,感到"异常惊讶"。这说明了,在和他所详细罗列的那些对于德国来说非常重要的人物交谈之后,他对德国人的了解依然甚少。"反思历史"(Vergangenheitsbewältigung)这个在德语里听上去很别扭的词诞生的背景是因为许多人,尤其是那些盲从者不愿意再面对这个问题。由此而言,反思历史既是一种令人望而生畏的痛苦经历,但同时也具有止痛疗伤的效果。

Frank Sieren Kolumnist Handelsblatt Bestseller Autor China

德国之声专栏作者泽林(Frank Sieren)

此外,我认为长平将今天的中国和苏联,尤其是和纳粹政权相比较的做法对于当时的受难者来说很不合适。当今的中国社会已经开放到让我无法再将其形容成一个"极权(totalitär)社会",而是一个"威权(autoritär)社会"。在谈及斯大林主义、毛泽东文化大革命和朝鲜,或者描述今日中国的时候,我们应该采用不同的词汇。这不是说要淡化当今中国侵犯人权的现象,也不是像有些人硬给我加上的观点一样,说"中国人喜欢独裁"。

在中国反抗是有用的

因为中国在过去的35年中经历了程度惊人的开放过程,所以也可以找到很多例子证明,如今在中国反抗是有用的。"忍受和遗忘"在中国早就不再是"唯一的出路"。所以,来自流亡人士的支持也就不再那么重要,即便人们可以理解有些流亡中国人从自身角色出发,不愿意看到这种结果。

中国国内的舆论压力如今已经能够促成许多转变。与10年前相比,今天的中国人在媒体中能够看到更多的批评性报道。就算有些话题很遗憾的仍然是禁区,比如说一党制,或者是公开纪念六四。

就算长平不愿意认识到这一点,并且还把自由和权利相混淆:人们愿意忘记痛苦的时光,曾经是、现在是、以后也仍然会是这样--中国也是如此。因为我指出了这一点,就把我说成是"为虎作伥",尽管我同时强调:"我们应该、也允许就拒绝遗忘展开讨论",真是颇不寻常。

极端夸张适得其反

无论如何,对于我来说,现在已经到了结束和长平先生辩论的时候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可以继续发表他的观点,无论在哪里都行,即便他有意超越了"公平竞赛"的范畴。长平把中国形容的比实际情况更糟,并四处发表没有品味的指责,因为他显然相信能通过这样的方法赢得更多的关注。我不会阻碍他获得这些。但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他不配得到这些关注。他以别人为代价过度延伸自己的言论自由,最终侵害了在我看来至关重要的事情:在中国实现更多的言论自由。

如果长平想要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认知,就应该在发下一个球之前从他的过往中汲取教训:不仅仅是谎言,极端夸张也是站不住脚的。

弗朗克·泽林(Frank Sieren)是德国之声的中国特约记者,已经在北京生活了20年。

翻译:任琛

责编:石涛

D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