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国家的谷歌”与反差巨大的国度 | 媒体看中国 | DW | 11.08.2014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媒体看中国

“新兴国家的谷歌”与反差巨大的国度

《世界报》关注中国搜索引擎百度的诞生和发展,认为这个谷歌最有力的竞争者想成为“新兴国家的谷歌”。《新德国》发表通讯员拉夫·克林格克50年后重返中国的见闻,题为"重返一个反差巨大的国度"。

(德国之声中文网)《世界报》文章指出,谷歌在欧洲拥有90%的市场份额,但其全球市场占有率只有68.5%,竞争者主要来自远东:百度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已经达到18%,超过雅虎(6.7%)和微软Bing(5.6%)的总和。

文章写道:"毫无疑问,百度在发起进攻。尽管这个中国搜索引擎18%的市场份额并不足以动摇谷歌排名第一的地位,但是来自远东的这位新秀在尽一切努力挑战对手。今年五月传来百度聘用前谷歌人工智能研究负责人吴恩达(Andrew Ng)的消息。这位斯坦福大学教授被视为"深度学习",即"人工智能学习"研究领域的权威,因和同事一起研发出谷歌大脑-用16000台电脑模拟人脑神经网络-而闻名遐迩。因此他加盟百度引起巨大的轰动。"

Andrew Ng Forscher Informatiker Standford

超级大脑吴恩达(Andrew Ng)

文章说,百度在扩大其业务范围,进军电影界、收购网络影音平台PPS,在好莱坞建自己的电影工作室。此外,百度还把目光瞄准泰国、巴西、埃及等。"这些新兴国家拥有利润丰厚的广告市场,百度尤其想打入移动广告业务。国际数据中心(IDC)估计,到2017年,非洲的智能手机市场将扩大一倍。"

文章认为,谷歌在美国和百度在中国的市场地位都是不可动摇的,竞争战场是在拉美、亚洲和非洲。

"谷歌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引入了短程公交的谷歌付款系统。而和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类似,百度计划将自动化自行车投入市场。工程师们相信,在亚洲拥堵的街道上,自动化自行车是有效的交通工具。邮递员可以骑它送包裹,父母用它接送孩子,百度则负责搜集数据。

"《新科学家》一语中的:这家中国搜索引擎想成为"新兴国家的谷歌"。百度现在就在一个极度参差不齐的环境下运作-中国东部大城市的技术型用户和西部教育水平低的农民之间有巨大的鸿沟,这些经验可以帮助百度提供美国公司不大懂的量体裁衣的服务。"

体制共生带来了什么?

Gegensätze in China Symbol

体制共生的中国,贫富差距日渐悬殊

《新德国》报刊登了该报驻法国通讯员拉夫·克林格克(Ralf Klingieck)在阔别50年后重返中国的所见所闻。1955年至1959年期间,孩提时的他曾跟随在东德商务代表处工作的父亲在中国生活。一下飞机,他就想寻找著名的地标-长城、明十三陵、 颐和园,然而看到的只是一个个规模在欧洲无法想象的住宅区,鳞次栉比的高楼和车水马龙的街道。他曾经住过四年的和平饭店现在只是现代化的、高出一倍的诺富特和平宾馆(Novotel Peace Hotel)的附属建筑......拉夫·克林格克还参观了上海西北面150公里的张家港。10年前,多特蒙德一家钢铁厂被拆卸成25万吨的部件搬到张家港重新组装。克林格克在文章中写道:

"一部份工人来自附近的县镇,而大多数来自内地。因为买不起张家港大量新建的楼房,他们不得不先住在简陋的房子里,暂时不能接自己的家人。而另一方面,三分之二的新建楼房因为没有买主而空置,许多工地因此停工。这看上去是一个紧急的问题,因此(接待的官员)也急于打消我们的疑虑。'这些工人通常两三年就可以存下足够的钱交首付,剩余的款可以以很低的利息贷款。'"

文章谈到,中国沿海发达城市和内地许多县镇的差别以及贫富差距从未像今天这么大,"但这属于邓小平90年代改革引入的以市场政治为指导的实用主义,这和共产党以强硬手段贯彻自己对领导权的要求一样,是今日中国的基础。"

文章接着写道:"另一方面。几乎没有人谈马克思主义。毛依然受到尊崇,但人们却不谈其理论或者毛那些时常带来灾难的决策。而50年前被禁的孔子学说成为了学校的教学内容和许多中国人的精神指南。对孔子和今日党和国家领导来说,和谐都是最高原则。人类进步与谋取利润、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水与火的结合有何理论基础、现实如何运作、给个人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我们想和主人多谈谈这样的问题,他们却予以回避。邓小平曾经就这一在我眼里一直违反自然的体制共生现象表示,'不管黑猫、白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作者最后写道,"老鼠到了少数人的手中--以许多其他中国人的辛勤劳动为代价,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引起我的同情。"

编译:乐然

责编:万方

本文摘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DW.COM

相关音频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