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Komponistin Wang Lin

2010年7月12日

来自中国的年轻作曲家王琳已经连续两次受邀参加慕尼黑的双年音乐节。在世界各地的作曲比赛中取得傲人成绩的她,有时会半开玩笑地形容作曲和做饭一样,材料相同,切法不同。

https://p.dw.com/p/O570
王琳及其作品图像来源: DW

王琳眼中的中西合璧

在欧洲屡次获奖的王琳认为参赛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得奖,之后带来的演出以及与很多优秀选手交流合作的机会才是她最期待的。因为白纸黑字的乐谱被演奏成现实的音乐,作曲人听了以后才会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而不断进步。王琳的音乐很多元,时而加入中国相声说学逗唱的各种巧思,时而展现中国传统戏曲千变万化的即兴效果。她谱的曲有时会留给演唱家许多自由发挥的空间,类似中国的民族乐器,时快时慢,忽高忽低。

在国外生活多年的王琳善于吸取中国经典艺术的精华,她对所谓的"中西合璧"有着自己的看法。她表示把一个中国的或者亚洲的,东方的甚至是世界上某一个民族的一个东西原封不动地照搬过来,和其他东西拼接在一起后号称是自己的东西,这种工作方式她不欣赏。

Komponistin Wang Lin und ihr Werk Quelle
中国作曲家王琳在维也纳图像来源: DW

独树一帜的音乐风格

德国的四年学习以及在欧洲其他国家的生活经历都对她的创作有或多或少的影响。08年王琳在慕尼黑双年音乐节上举行个人室内乐结合即兴演唱的音乐会。今年五月份王琳再次受邀带来歌剧«泉»,她独树一帜的音乐风格令德国观众印象深刻。王琳觉得自己的创作无门无派,因为她总是在争取不断创新和突破自我,音乐语言也在不断变化。她希望音乐或者艺术不是小资的,不是只能在音乐厅里或者歌剧院里演出,演员也不一定要穿着华丽衣服而显得曲高和寡,音乐艺术其实是无处不在的,不要把音乐艺术看得那么的高不可攀。这个距离感其实是人为造成的。

做有思想和灵魂的音乐

这个有着爽朗笑声的大连姑娘空闲的时候非常乐于思考问题。她觉得音乐和哲学是紧密相连,思想有时候甚至比音乐本身的技术更重要。当初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来到德国继续深造,因为多数音乐巨人和哲学大师都是来自德语国家。她猜测这可能和语言息息相关,因为德语是一门非常严谨的语言,语法错了一小点都可能改变整个句子的意思。

富有天赋的王琳从未灵感枯竭而苦恼过,因为她是个善于观察生活的人,创作源泉就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正如她自己的歌剧«泉»所要表达的饮水思源。她平时很爱看书,不光是音乐方面的书,比如甚至菜谱和针灸图,她都兴趣十足,特别是中医药膳如此优美的用词,给她带来了很多的激情,当她在其中找到一些寻觅已久的词语,经常会有汗毛倒立的感觉。

Komponistin Wang Lin und ihr Werk Quelle
王琳歌剧作品《泉》的一个场景图像来源: DW

王琳说,她最喜欢的作曲家就是贝多芬, 贝多芬是用有灵魂的音乐打动人心。同时她也深深感到艺术家都是孤独的,因为他们都很自我。克服孤独的方法之一就是阅读经典名著,在书中寻找知音。

骄傲的艺术家和虚心的观众

周末假日,德国的音乐厅和歌剧院上座率普遍较高,到处透露一种浓郁的音乐文化氛围。王琳庆幸自己认识了不少值得学习的优秀艺术家,但是在和德国人共事过程中偶尔也会有些不愉快的小插曲。因为王琳觉得有些德国人非常骄傲,他们太不了解中国尤其是现在的中国,王琳的意思不是他们不友好,而是因为他们确实有太多的优秀人才,有太多值得骄傲的人,他们只会觉得东方的东西很有意思,但是让他们来学习,几乎是不可能的。

确实如此,音乐学院里教授的是西方体系,钢琴考级也按照西方标准,参加比赛的大多数演奏家都会选择西方曲目演奏。王琳并没有在意少数艺术家的高傲,让她难以忘怀的是观众的虚心与执着。王琳回忆在慕尼黑演出结束后,三位白发苍苍的70来岁的德国老太太很激动地到后台来找她,她们说连续听了三场的表演,因为第一场没有看懂,所以又看了两遍,终于看懂了,王琳听了以后非常欣慰,因为这些观众不是专业的乐评,完全由于自己的喜好来听她的音乐,这对她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动力。

王琳因为追逐自己的梦想一直在路上,慕尼黑,维也纳,米兰,北京,下一站在哪儿,王琳还不知道,她选择随遇而安。

作者:安静

责编:石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