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乐于捐款 媒体功不可没 | 德国之声 来自德国 介绍德国 | DW | 15.11.2013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政治

德国人乐于捐款 媒体功不可没

每当自然灾害发生,媒体报道和新闻图片影响捐款者的积极性,至少在德国是这般情况。什么样的德国人爱捐款?

(德国之声中文网)在废墟中求生的绝望人群的画面,加上有关瘟疫和抢劫的消息--现在新闻每天都会报道台风"海燕"给菲律宾造成的灾难性后果。这类报道会增加人们捐助的积极性。就像德国捐赠委员会的费尔泽(Daniela Felser)所形容的,人们会想:"天哪,这种事也可能发生在我的身上。我能帮什么忙呢?"一条醒目的标题或一张动情的照片就能让德国捐助者有所行动。自11月9日以来仅德国援助组织联盟"德国援助行动"就已收到350万欧元的捐款。

图片潮之后的捐款潮

灾难发生时,媒体起着重要的作用。感人的照片被公开后,捐款的人尤其多。在费尔泽看来,人们并没有因为过去数年中自然灾害频发而患上"捐款疲劳"症。"特别是在德国,我们自己也能感受到暴风次数增多,夏天有时冷到人们几乎要拿出冬天的大衣。 "感同身受是民众积极捐款的重要动机之一。德国社会问题研究所(DZI)所长维尔克(Burkhard Wilke)也证实说:"这样的自然灾害产生大量灾民,媒体大幅报道,人们捐款的热情一般来说都十分高涨。"

Burkhard Wilke

德国社会问题研究所(DZI)所长Burkhard Wilke

新闻报道和捐款数量之间的紧密联系在今年夏天的德国水灾中也显而易见。超过一般的捐款都是响应媒体号召的结果,费尔泽表示:"公法和私人媒体纷纷举办慈善晚会和发出号召。"最后的结果令人惊喜,史无前例。

典型的德国捐款人:年过60岁、 经济无忧

虽然菲律宾远在一万公里之外,但是德国也能为赈灾捐款贡献不小的力量。除了感同身受之外,还有其他原因,维尔克解释说:"(自然灾害发生时)不像内战那样存在模糊不清的信息,例如捐款人不知道孰好孰坏。"

德国人不仅在自然灾害和人道主义危机发生时慷慨解囊。"大部分捐款都是通过普通小型慈善机构募集。" 维尔克说。其中包括许多长期捐给德国援助组织的款项。2012年共有三分之一的德国人向援助组织、教堂和公益机构捐款。这是德国捐赠委员会和市场研究公司捷孚凯(GfK)共同调查的结果。

Hilfsgüterflug Manila

德国向菲律宾捐助的物资

费尔泽注意到:"60岁以上的一代人捐款尤多。柏林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普里勒(Eckhard Priller)也证实了这一点。他对德国捐款人社会结构的研究结果是:典型的德国捐款人一般年过60岁、 经济无忧。年长者通常手头比较宽裕,而且他们对战后岁月甚至自己亲历的战争之苦仍记忆犹新。普里勒指出:"亲身经历特别重要。"

德国不是"世界慈善冠军"

"德国人慷慨大方"是德国媒体中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毕竟德国共有60万个公益团体。作为比较:荷兰只有3万个。许多德国人可能误认为德国是"世界上最乐意捐助的国家"。维尔克介绍说:"按人均捐款额计算,我们德国人仅处于世界中游水平。"04年年底和05年初的东南亚海啸发生后,虽然德国募集了相当可观的6.7亿欧元捐款,但同其他国家相比并不算名列前茅,挪威、瑞士和荷兰等国家当时的人均捐款部分甚至是德国的两至三倍。

即使德国人不是"世界慈善冠军",媒体的老生常谈倒也无妨。社会学研究家普里勒评价说,觉得自己和"荣誉"沾边的人也会更大方。"这些话听着顺耳,也有促使人们捐款的效果。"这种效果最终能帮助的是菲律宾受苦受难的灾民


作者:Vera Kern 编译:安静

责编:李鱼

D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