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陆协议"彪炳史册 中东局势依旧风雨飘摇 | 德国之声 来自德国 介绍德国 | DW | 13.09.2008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政治

"奥斯陆协议"彪炳史册 中东局势依旧风雨飘摇

9月13日,本周六是所谓的"奥斯陆协议"诞生15周年纪念日。15年前的这一天,以巴代表在美国签署了相关协议。按照该协议,中东地区将出现两个并存国家,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国,这是实现中东和平进程中的重要步伐。但是如今,中东地区依旧风雨飘摇,当地局势甚至比签署"奥斯陆协议"前还要糟糕。

拉宾、阿拉法特皆作古,中东何去何从

拉宾、阿拉法特皆作古,中东何去何从

1993年9月13日,曾为不共戴天宿敌的几位男子聚会在美国白宫前:他们是巴解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外长佩雷斯。美国国务卿和俄罗斯外长以证人的身份出席,当年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健步走向麦克风。

尽管克林顿费力说服拉宾和阿拉法特在记者的照相机前握手言合,但是他对这一时刻的意义坚信不疑。"今天我们是戏剧中不寻常一幕的见证人,该剧对历史的影响胜于其他一切。"

以巴双方代表在"临时自治安排原则宣言"上签字,该文件以"奥斯陆协议"的名字载入史册。此前,巴解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的特使和以色列外长佩雷斯在偏僻的挪威某地为签署奥斯陆协议达成原则共识,该文件旨在平息长达数十年的以巴冲突。尤其是为以色列撤出自1967年来的被占领土奠定基础。建立巴勒斯坦自治机构,为以后成立巴勒斯坦国铺平道路。

同年8月20日在奥斯陆达成的共识受到多方质疑。然而,比尔-克林顿却试图竭力打消人们的种种顾虑,他一再强调,14年前,在同一张谈判桌前,以色列和埃及就曾签署了和平协议。他说:"我们知道,有人警告说,冲突随时都可能爆发,但埃及和以色列间的和平协议却得到遵守。而这正是我们的目标,我们要果敢一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但是以后长达数年的势态发展证实,克林顿的想法是错误之见。如今,几乎无人再提奥斯陆协议,以巴和平难以实现,激战时有发生,其间巴勒斯坦人起义就长达数年之久。极端伊斯兰组织哈马斯不断壮大,尤其是在哈马斯接管加沙地带之后,实现以巴和平的目标就更加遥不可及。哈马斯拒绝承认以色列和奥斯陆协议。以色列也拒绝承认哈马斯为谈判伙伴,由阿拉法特的继任阿巴斯领导的巴解组织依旧无法享有对整个巴勒斯坦地区的控制权。

代表以色列参加奥斯陆协议起草和谈判的海法大学的政治学家,来自奥地利的亚伊尔-希施费尔德说:"奥斯陆协议是我们在以巴之间达成的和平条约。该协议由一系列条约组成。我们一共签署了11个条约。"

事后,这些条约中只部分得以遵守。由阿拉法特领导的巴解组织从流亡地反对家乡,成立了自治行政机构,同时举行选举。但签署其他条约的谈判却以失败而告终。以色列前总理拉宾遭到奥斯陆协议反对者的谋杀。内塔尼亚胡成为拉宾的继任,这位民族主义分子有系统地破坏奥斯陆协议的进一步落实。但奥斯陆协议的失败并不仅仅因为内塔尼亚胡和激进的巴勒斯坦组织的抵制,该协议的失败是意料之中之事,因为该协议没有将关键问题,比如耶路撒冷问题、难民返回问题、领土问题以及犹太定居点问题等考虑在内。

这并非出于谈判代表们的恶意,而是基于先从简单做起,在建立彼此信任之后再就棘手难题展开谈判的考量。恰恰是这样的战略考量埋藏了奥斯陆协议的前景。假如奥斯陆协议得到落实,那么如今年巴勒斯坦国已有8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