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没有朋友,国家只有利益” -评伊拉克战争后的德美关系 | 德国之声 来自德国 介绍德国 | DW | 11.08.2003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政治

“国家没有朋友,国家只有利益” -评伊拉克战争后的德美关系

谁如果要分析伊拉克战争以来的跨大西洋关系,谁就必须想到这一条外交上的至理名言。德国对战争的拒绝,尤其是将这一立场作为竞选大战的武器,在白宫那里留下了深刻的痕迹。布什总统对施罗德总理大失所望,他甚至还觉得受了施罗德的欺骗。两国关系迅速冷却,德国外长菲舍尔去年秋天在华盛顿访问期间遭到冷遇。

德国外长菲舍尔5月访问美国时倍受冷遇

德国外长菲舍尔5月访问美国时倍受冷遇

不过,如今,不仅战争已成往事,而且,这一点尤其重要,全球都清楚地看到了,美国对付战后伊拉克的本事远不如它的作战能力。华盛顿现在已经意识到,美国仅凭自己的力量是无法达到在伊拉克的目标的。此外,下届总统选举日益临近,这更给布什平添了几分烦恼。

美国选民的关注重点已经改变。只有27%的人依旧认为反恐怖主义是总统最该重视的任务。而今年1月,持这一观点的选民还占50%。白宫政府优先考虑的目标也必须相应改变,这就是说,它必须将伊拉克战后重建的重担分摊给更多的国家。在这里,美国首先考虑的自然就是北约和欧盟国家。而鉴于联邦德国目前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席位,更尤其是它在欧盟的强大地位,美国完全清楚,没有德国的参与是完全不行的。

根据形势的变化而毫无顾忌的改变自己的态度,这是布什的典型政治风格。在他入主白宫后,当他感到,无法实现在选战时许下的诺言时,他就放弃了原先的许多承诺。如今,为使美德关系恢复正常化,布什也再度显示了他这一贯的风格。 作为全球最有权力的人,他保留了首先公开宣布“立场转变”的权利。不过,在幕后,联邦德国外长菲舍尔在很大程度上从事了“破冰船”的工作。

然而,要使德美关系恢复到战前的程度,还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也许,施罗德总理将经历的也就是此前许多人已经有过的那种经历:谁听话,布什就表扬谁;谁不无条件跟从,布什就给予惩罚。

那么,应该怎么看待美国现在对德国的赞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实用主义的做法。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深思熟虑的外交程序的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在双方都保留面子的情况下,使美德两国的合作重新成为可能。而布什同时对美国国内发出的信息则是:德国站在我们一边;虽然在伊拉克没有德国军人的影子,但德国在反恐斗争中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这对我们是一个帮助。

看来,美国正进行着这么一种交换:德国扩大其在阿富汗的使命,将它的活动区域扩展至首都喀布尔以外的地区;美国则不再要求德国向伊拉克派兵。对施罗德总理和菲舍尔外长而言,这又大有好处。因为,两人都曾信誓旦旦,德国士兵无论如何都不会同伊拉克战争有任何关系。

结论是:伊拉克局势没有向白宫所期待的那么发展,反而使柏林得到某种好处。恢复德美关系正常化当然极其重要,而施罗德看来是无需再付出什么代价就能够进入白宫玫瑰园了。

  • 日期 11.08.2003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3xx6
  • 日期 11.08.2003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3xx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