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中国 | 评论分析 | DW | 07.04.2014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评论分析

回到中国

对海外的中国留学生而言,毕业后找工作有困难。但德国之声专栏作者泽林(Frank Sieren)认为,没关系,中国国内有不少吸引人的机会。

(德国之声中文网)在中国留学或工作的外国人常批评那里的雾霾、食品安全、交通、有待适应的举止习惯。有时,这令人如此无法忍受,以至于或迟或早离开中国。

那么,在海外留学的中国人呢?令人惊讶的是,他们有相同的反应。对他们来说,西方是陌生的世界,也有很多令人不满之处。比如,美国和欧洲许多国家的经济萧条。特别是,西方在经济上犯了很多错误,却还对中国人持居高临下的态度。如此,即便伦敦、纽约和巴黎的空气相对较好,也于事无补了。

再加上严格的签证规定,让中国人几乎没有时间好好找工作。连英国人也变得强硬:过去中国留学生毕业后可以延签两年,如今必须直接回国。加拿大和美国也有类似的规定。即便找到工作,事业的发展也很缓慢,毕竟外国人不是第一选择。

故乡的呼唤

这令年轻、受过良好教育的中国人不满,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打包走人。西方的中国留学生人数在上升,留在当地就业的人数却在下降。1978年至2013年,超过260万中国年轻人留学海外,大多数是在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不过,法国、西班牙和德国也是受欢迎的目的地。

2013年,约25000名中国留学生在德国高校注册。半数以上选择读经济,其次是工程学和艺术。2007年以前,也就是金融危机爆发前,只有半数留学生归国,如今已经超过了八成。单单2013年就有35万名中国留学生毕业后回国,人数创下历史纪录。

Global Media Forum GMF Foto Frank Sieren

弗朗克·泽林(Frank Sieren)

归国潮

西方留学生离开中国回到家乡,通常要先寻找一下自己的方向。中国留学生的归国路则更明朗。中国经济繁荣,更容易干出一番事业。北京、上海、广州是最受欢迎的目标。中国也为年轻归国学子提供优惠条件。如果要创业,可以得到国家优厚的扶持。学者获得很多资金建立研究机构。中国政府吸引人才,因为有助于经济发展。

然而,如今归国学子人数甚众,以至于经济界也难以尽数容纳。因此,"海归"有时也变成"海待"了。

作者简介:弗朗克·泽林(Frank Sieren)是德国之声的中国特约记者,已经在北京生活了20年。

编译:苗子

责编:文木

D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