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历史—阻隔在中日之间驱除不散的阴影

德国之声中文网 2005年8月30日

在中国驻德国大使馆上周五举行的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招待会上,黑白影片“南京大屠杀”震惊了观众。法兰克福汇报副刊的一篇署名文章谈了日本对历史的态度:

https://p.dw.com/p/7714
民愤如潮图像来源: AP

“日本的暧昧态度使中国的精神创伤具有更大的爆炸性。东京纪念‘八一五’投降的方式具有代表性:虽然小泉首相承认‘日本的殖民统治和侵略给许多国家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但同时两位内阁大臣和许多议员再次参拜靖国神社。东京市长在参拜时建议邻国不要批评日本,而应该‘管好自己的事情’。设想一下,如果柏林市长也给二战中受到德国袭击的国家做这样的建议会如何呢?

这种言论虽然在日本国内很有争议,但它并非来自少数极端外围人士,而在日本最高政府部门内广为流传,所以那些一般性的道歉也就没有可信的基础。政论家布鲁玛认为,德国与日本对历史的认识显然不同,原因是由于日本没有象德国那样与自己的历史决裂。这样,二战在欧州和亚洲的后续影响就迥然不同:欧州的战胜国和战败国走到了一起,德国总理应邀与战胜国代表在俄罗斯欢聚一堂,而亚洲的回忆仍然沿袭以前的战线:一方是日本,另一方是中国和韩国。事情很清楚,这样发展下去,加上对待历史的政策与争夺势力范围密切相联,未来会变得十分危险。”

早些时候,新苏黎世报驻中国记者访问了北京西南郊的卢沟桥,记者不仅赞颂了卢沟桥的优美造型和雕塑,更反思了中国的近代史:

“卢沟桥的抗战象徵着中国上个世纪与邻国日本打交道时的复杂情感。从中国的历史教科书可以看出,人们认识到,一个幅员大很多倍、文明悠久得多的国家差一点败于团结一致的日本帝国,它使中国人的心灵受到了伤害。中国人感到,日本官方参拜靖国神社和批准歪曲历史的教科书是挑衅和侮辱。中国人思想深处存在着古老的恐惧,害怕这个小得多、但具有活力和民族纪律的日本再次形成威胁。根本上来说,中国人知道自己内部经常发生内斗造就了自身的虚弱。

如果当时的中国没有陷入自相残杀的内战和军阀长期混战,卢沟桥事变也许可以避免发生。中国军队在北京最著名的这座桥梁进行的英勇战斗再次给人的教训是,如果领袖无能,再勇敢的自我牺牲也无济于事。”

摘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
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