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兴许仍有周转余地”

2014年8月22日

德语媒体近日持续关注一德国人在中国因谋杀被判死刑。而中国的互联网过滤审查机制也是热点内容。

https://p.dw.com/p/1CzSD
China Hinrichtungen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landov

(德国之声中文网)本周二,厦门市中级法院判处一名德国人死刑。36岁的菲利浦(Philipp B.)被指控于2010年在厦门街头用刀斧杀死了他的前女友和情敌。这是1949年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首起德国人被判处死刑。德语媒体对此持续关注。《明镜周刊》在线版就此写道:

"菲利浦可以上诉,但目前还不清楚他要对死刑判决作出怎样的反应。他的律师说,被告人现在非常消极。"

"这起案件本身,应该说没有什么疑点:菲利浦在大街上杀死了前女友以及后者的现男友。现场有很多目击证人,庭审时菲利浦也对他的行为表示了后悔。"

《明镜》引述中国刑法学专家皮艺军的话称,外国人在中国因贩毒以外的罪名被判死刑,这还是第一次。文章指出,"以往毒贩不论是何种国籍,一旦被判死刑,通常会在几个月内迅速执行。因此按照以往经验,这次死刑判决很有可能也会被执行。文章继续引用皮艺军的观点称:即便上诉到高级别的司法机关,此案也不太会改判。"

但是文章到此忽然话锋一转,指出此案如果通过外交斡旋,兴许仍有周转余地。"德国外交部已经表态将尽全力阻止此次死刑被执行。文章写道,两年多来,外交层面上德国一直在努力关注此案。法学专家皮艺军也指出,政治以及外交上的压力兴许对此会有帮助。"《明镜》引述皮艺军称,此案受害者并非中国人,因此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不会是重要因素。

Zensurumgehung
中国的网络审查机制究竟是怎样运作的?图像来源: DW

周五的《斯图加特报》则将目光投向了中国的网络封锁与审查机制。该报写道:

"在德国,如果有人在推特上发帖称,总理默克尔在柏林买了一根香肠,这条消息的效应,至多就是柏林的香肠卖得稍微好一点,不会引起太多的关注。但在中国情况就不同了,大量的自动过滤器和人工审查员在网络上删除大量的不受欢迎的评论,必要时还能直接阻止发帖。日前,美国加州大学以及哈佛大学开展了一项大型研究,探究中国网络审查的运作方式。研究发现,有关公众抗议活动的信息是最容易被过滤、删除的内容。此外,批评政府的内容也常被过滤,但比起有关抗议的内容,还是稍微要好一些。研究者指出,北京当局将这些批评言论视作民意的释放渠道以及风向标。"

这项研究成果日前刊登在了《科学》杂志上。《斯图加特报》还写道:"习近平吃什么,也能成为敏感内容。文章指出,一方面这事关习近平,另一方面,这也能引起全国上下的厨师紧跟潮流--就好比之前习近平吃包子全国风靡一样。"

摘编:文山

责编:李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