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放松金融管制? | 评论分析 | DW | 24.03.2014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评论分析

中国放松金融管制?

中国扩大了人民币交易自由度。德国之声专栏作家泽林认为,中国政府放松了一些对财政金融的严格控制。

(德国之声中文网)过去10年中,中国的出口额从约7000亿美元一跃到2.21万亿美元,增加了3倍之多,赶超了日本、德国和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不过与之相比,人民币的发展却并没有出现类似的巨变。过去10年中,元的升值率仅有25%,并因此持低,使中国的出口贸易立于不败之地。

人为压低

到目前为止,成功的法宝在于中国政府的控制。在政府的监督下,元一直被人为地压低,慢慢的升值。被固定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幅度极小。就这样,价格波动的市场风险被取消。北京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博得投资者的好感。如果没有对金融业的这种控制,中国就不能取得如今的成就。目前人们可以很清楚地在其他新兴国家的问题上看到,完全放松管制的金融市场不仅仅只有优势。新兴国家的市场和自由流通的货币,曾一度让投资者梦寐以求。可是情况现在出现了扭转。老牌金融中心市场恢复了元气,投资者纷纷撤出新兴市场,把资本重新注入到工业国家,这给新兴市场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样的资本外流引发汇率下跌、低投资、汇率再次下跌的连锁反应。而中国呢?人们之前就知道,没有规则的系统是无法进行正常工作的。人民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是稳定的保障。

人民币即将成为世界货币?

人民币被认为是一种安全的货币,因此,越来越多的业务都使用人民币交易这种现象也不足为奇。2010年,元还是全球第17大交易货币。这算是一个并不重要的排名名次。不过仅仅3年之后,人民币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年均交易额增长到1200亿美元。

可是控制本国货币的行为也引出了一些问题。因为这种严格控制的金融体系早晚会在国际上失去竞争能力。如果国家不断控制货币的自由度,总有一天会出现失控局面。

所以中国政府现在有所行动。首先给投资者发送了一个信号:今年2月,人民币汇率遭到短暂的强压,并经历了创纪录的下跌。当然,很多投资者因此临阵退缩,甚至一些刚刚进入中国市场的投资人立刻望而却步。

但更大的改变出现在上星期六(3月22日)。中国央行宣布,他们被允许可以把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波幅扩大一倍。这并不是汇率波幅的首次调整。1994年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是0.3%,2007年扩至0.5%。之后北京当局加快了自由化的步伐,2012年扩至1%。

Hafen von Schanghai ARCHIV 2006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

从本周一起,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扩大至2%。听起来虽然幅度不大,可却是巨大的一步。一方面,汇率波动风险因此增加,这也向国际性企业传达了信号,即现在在中国经营也得做足保障措施应对市场风险。同时,政府也将放开储蓄利率管制,让银行提供最优条件来竞争客户。到目前为止银行的储蓄利率极低,资金存入银行只能被通胀吞噬价值。

对意欲引入私人银行的中国政府来说,汇率的开放也迫在眉睫。民营金融机构应该由市场而不是由央行来调节。

不过种种新政策都不应让人们产生中国现已全面开放金融市场的错觉。虽然政府现在往台后的方向移动,给金融体制的市场放大自由度。不过中国人清楚的认识到:像西方常说的那种没有游戏规则和限制的财政在中国行不通。如果政府认为自己的利益受到了威胁,北京还是会继续进行干预。或者以控制来表明,纯粹的贪婪是不可取的。


作者简介:弗朗克·泽林(Frank Sieren)是德国之声的中国特约记者,已经在北京生活了20年。


编译:文木
责编:李鱼

D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