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防艾不应限于给药 | 德国之声 来自德国 介绍德国 | DW | 01.12.2014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政治

专家:防艾不应限于给药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中国官媒报道,中国艾滋病人数居全球第12位。公益机构“北京益仁平中心”负责推广艾滋病预防意识的孙亚接受采访时表示,遏制艾滋病的传播任重道远,政府发起的防艾工作依然没有“对症下药”。

德国之声:您在预防艾滋领域已经工作了很长的一段时间,您认为政府种种的预防工作成效如何?

现在和国际趋同了,国际上是要追求零发生、零歧视,现在中国艾滋病发病率那么高,我个人觉得我们这说明这些年的措施并不是很有效。当然取得了一些进步,以前的病患,病情不到一定程度是得不到治疗的,现在呢,发现了就治疗,态度发生转变。但我觉得这不是对症下药。

您觉得怎样才是对症下药?

我认为,让民众知道真相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这样人们才能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去防治。现在的教育和宣传我认为就是一种误导。从给患者的不治疗到治疗,好像问题有所解决,但是这么多年,耐药性、毒副作用等一系列这些问题,根本得不到关心。政府最终没有还原到底这个疾病是怎么发展到现在这个程度的。为什么呢?因为政府就会有承责问题,要掩盖的问题可不少,艾滋病问题发展成这样,政府部门不可能没有责任。

Flash-Galerie HIV / Aids 2010

经由血液传播的感染者家属要求政府履责

距离80年代年中国发现了首例艾滋病患约有30年了。艾滋病在中国的主要感染源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孙亚:纵观中国艾滋病的发展,从主流媒体的报道看到,感染的主要途径发生了变化。最初媒体报道艾滋病是从外国传进来的,后来国内报道传染源主要是静脉吸毒或者是性乱,到了90年代初,因为大量商业性采供血,主要传播源是血液传播。现在基本上的调调大部分都是性传播,而且其中报道同性传播很多。

那么,主要传播源的转变是不是意味着之前的传播主源已经得到扼制了呢?

从主流媒体报道来看,数据显示好像是血传播患艾滋病的病患数量在下降,政府似乎控制住了。媒体报道传播的主要途径来回变,意思是“我每次都取得胜利了,血传播控制了,性传播控制了”。但实际来讲,每个传播途径都没有控制住。媒体告诉我们的流行形势和实际上的流行形势有差距。根据媒体说的流行形势采取的一些措施,我觉得缺乏针对性。

实际上的流行形势到底是怎样的呢?

我的观点是:从最初的血液输入导致艾滋病毒传播,血传播还是一个主要的问题。当初血液管理出问题,普通人群被传递了,这样相当于失控了。80年代初到中旬血液管理非常混乱,举个其它的例子,主要是血传播的原因,造成了大约有全国人口3%到4%的人感染丙肝。我们去年丙肝发现数据是20万例子。丙肝这个话题被捂住了,许多老百姓对丙肝的情况跟不不了解。但是艾滋病是一个国际性话题,没能被掩盖住,怎么办呢,开始粉饰。

怎么去粉饰?

比如政府积极主动进行防治工作啊,投入大量的钱去弄一个个项目,但是这些项目也没有预防住疾病,而治疗上没有得到什么进展。政府现在希望把治疗药品国产化,但是我们觉得也是个问题。我觉得病人的利益应该放在第一位,国产化是不是因为政府可以就此减轻负担,国内的药企会得到发展?一些药品质量可能不稳定,病人的利益是否被放在首位,我觉得这令人担忧。

艾滋病人遭到歧视也是一个受人关注的问题,有专家几年前在接受媒体报道时介绍表示,许多医院拒绝接治艾滋病感染者,现在的情况是否有所好转?

我觉得这还没有得到解决。政府没有从根本上正视艾滋病这个话题,如果正视了,那么我们才方便解决歧视或者其它衍生而来的问题。

听您的介绍,是否可以说,艾滋病未来的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是的。并且还有一个地雷还被埋着呢,我们有3、4千万丙肝患者,将来肝硬化发生率会十分高,丙肝治疗的费用也很大,这也是个隐患。我们现在发现,有些患有艾滋病的病友会把治疗爱滋病的一些药品——因为是免费的,会卖给丙肝病友。我们常说,政府的很多防艾措施是“按下葫芦浮起瓢”。现在还是讲艾滋病“攻坚战”,怎么攻坚?敌人城墙怎么砌都不知道,光说打攻坚战有什么用?

DW.COM